更新时间:
“高校与企业应提前布局,共同推进,让不同环节的技术并行发展。”马光辉表示,生物医药转化周期长,在新药研发阶段,就需要同步开发制备技术,尽快形成清晰的产业化路径,吸引耐心资本。
了解猴痘防控知识,增强防护意识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避免与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,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。前往猴痘流行地区,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,做好个人防护。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,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。归国/来华人员出现皮疹等症状时,应及时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发病前21天境外旅行史和相关可疑暴露史。
海洋食物、水资源供给基础进一步夯实。“蓝色粮仓”建设持续推进,一季度,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.5%,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.7%,海水养殖稳产保供作用持续显现。海洋渔业向深远海有序拓展,深远海养殖工船“湛江湾1号”在江苏南通下水,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“伏羲一号”完成中国船级社入级检验;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“福远渔9199”号从福建启航前往南极开展作业。南极秦岭站海水淡化项目取得积极进展,海水加热、海水预处理以及产水净化系统等整体工程完成超80%,进一步保障生活和科研用水。
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。一季度,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、交付订单金额、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.1%、114.3%、24.2%。海洋油气、海上风电等领域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。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完成总装,我国自主研发的代表全球最新一代的风电安装船“志高号”和“志远号”完工交付,覆盖传统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的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正式在武汉开工,为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大助力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。海洋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,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;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华大集团等联合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,并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代表性基因组,其中89.4%为尚未报道的新物种;我国重要药源经济鱼类三斑海马的参考染色体图谱成功组装。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持续推进,基于海藻基的全生物海带自化干地膜成功研发,3D打印细胞培育鱼肉研究取得新进展。
澳门4月29日电 (记者 郑嘉伟)第十一届澳门国际传播周28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,来自中国内地、香港、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学者在多个分会场,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实践及文化叙事等开启探讨。
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,赴河北、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7省,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,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。
在北京顺义的这家钢铁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线,工厂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,生产效率提高了21.2%,可以生产最高端的汽车用钢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