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香港4月29日电 (记者 韩星童 孙悦 陈子彦 刘轩廷 焦心睿)香港特区政府海关关长陈子达在香港海关工作长达30年之久,辗转于各个岗位,其中驻守最长时间的就是缉私。因此,陈子达十分熟悉走私分子的犯罪手法,并积极带领香港海关善用科技提升执法精准度,加强与中国内地及国际海关组织紧密合作。近日,陈子达接受中国新闻网“港澳会客厅”专访,亲述香港海关屡破大案的心得,以及如何拥抱科技潮流提升执法成效。
[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]8月3日,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,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,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,网球热度随之大涨。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,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: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,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“未来明星运动员”诞生的基石。
生产效率是如何提高的呢?记者来到了冷轧车间,在干净整洁的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。工作人员介绍,依托人工智能技术,这条产线已替代了数十个重体力劳动和环境恶劣的岗位——车间顶部的起重机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操控;地面钢卷进料由机器人自动完成;质检实验室内,AGV小车通过机械臂将待检材料精准移送至检测设备,全流程实现无人化作业。这些能力是如何实现的呢?记者来到了这家“灯塔工厂”的大脑——智慧管控中心。
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。一季度,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、交付订单金额、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.1%、114.3%、24.2%。海洋油气、海上风电等领域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。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完成总装,我国自主研发的代表全球最新一代的风电安装船“志高号”和“志远号”完工交付,覆盖传统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的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正式在武汉开工,为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大助力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。海洋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,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;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华大集团等联合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,并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代表性基因组,其中89.4%为尚未报道的新物种;我国重要药源经济鱼类三斑海马的参考染色体图谱成功组装。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持续推进,基于海藻基的全生物海带自化干地膜成功研发,3D打印细胞培育鱼肉研究取得新进展。
陈子达:我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香港海关,老实说当时对海关的具体工作不太了解,当时20世纪90年代跟现在不一样,没有网上资讯可以去查,那为什么会投身海关呢?一方面,特区政府是一个良好的雇主,提供了公平的工作环境,而且非常关怀照顾员工的个人生活,在海关部门中我可以得到个人的发展;另一方面,我不仅在仕途上得以发展,也能够为市民服务。过去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岗位,在每个岗位上做出的一些成绩也好,侦破的一些大案也好,内心都有很强的满足感,这也激励我不断往前走,走得更远、更高。
朱彦杰的这份“乡愁”,不仅完好保存了自家古宅,还唤醒古村落的一草一木,将村民旧屋改造成民宿院落,成为外地游客来此打卡,寻觅故乡情结的首选归宿。
尖端技术的应用也融入到香港海关日常训练中。“在前线工作的情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,我一直非常重视同事的职业安全,在拘捕疑犯前要有充分准备,同事就是我们最大的资产。”由香港海关开发的“沉浸式模拟实境洞穴系统”,模拟各种工作场景,为海关学员提供身临其境的训练体验。